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篮球新闻

自愿加入中国男篮?广东外援很有归属感,可惜年龄太大

“我想代表中国队打球!” 当广东男篮外援吉伦沃特在镜头前喊出这句话时,整个篮球圈都沸腾了。

这位36岁的美国老将,本赛季在CBA赛场上火力全开,场均贡献26.4分7.3篮板,用一场场神勇表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。

归化球员这件事却不仅仅是“我愿意”就能实现,背后还有许多复杂的考量。吉伦沃特的得分能力的确令人心动,但他的年龄、身体状态是否还能适配中国男篮的需求?

外援的传奇之路:从漂泊到归属

吉伦沃特的篮球生涯就像一段漂泊的传奇。

他出生在美国波士顿,在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崭露头角,却遗憾地与NBA无缘。

2011年,他开启了自己的“篮球环球冒险”,足迹遍布塞浦路斯、以色列、俄罗斯、土耳其、韩国等十多个国家。

2018年,他来到中国,加盟NBL联赛的陕西信达队,两次带队夺冠并斩获FMVP。

这段经历让他与中国篮球结下了深厚的缘分。

后来,他被CBA山东男篮签下,开始了自己的CBA生涯。

无论是在山东队还是后来加盟的广东队,他都是球队进攻端的“定海神针”。

本赛季,他场均26.4分,投篮命中率53.3%,罚球命中率高达89.6%,这样的表现让不少球迷直呼“开挂”。可以说,吉伦沃特已经成为CBA赛场上的一名“老油条”,对中国篮球的适应和融入也是其他外援难以比拟的。

技术特点亮眼,但年龄成最大短板

不得不承认,吉伦沃特的得分能力确实非常突出。** 无论是中距离投篮、低位单打,还是与队友的挡拆配合,他总能稳定输出。

他的关键球能力也很强,多次在比赛中挺身而出,用一记记“神来之笔”拯救球队。

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,年龄对运动员的影响是不可逆的。

36岁的吉伦沃特,虽然依旧能在CBA赛场上carry全场,但他的防守横移速度变慢,体能储备也难以支撑更高强度的国际比赛。

回顾中国男篮近年来的国际赛事,防守端的劣势是老生常谈的问题。

李凯尔在去年的世界杯上,虽然场均贡献13.4分5.6篮板,但在面对欧洲强队时,防守端的短板被无限放大。国际赛场不是CBA,吉伦沃特在CBA的“神勇表现”,到了更高水平的比赛中,能否复制就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。

热爱中国的吉伦沃特:归属感满满

相比技术层面,吉伦沃特的“归属感”确实让人感动。

他在采访中说:“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,甚至可以说是第一个家了,这些年我在中国待的时间比回美国多得多。” 他还对CBA赞不绝口,称其是“亚洲最好的联赛”。

从他的言语中,我们能感受到他对中国篮球的真诚热爱,以及渴望为中国男篮效力的强烈愿望。

不止如此,他的职业态度也让人佩服。

在广东队,他不仅是球队的得分王牌,还像一位“篮球导师”,经常为年轻球员传授经验,帮助球队磨合战术。

这样的精神,的确值得所有中国球员学习。

归化背后的深思:我们缺什么?

吉伦沃特的归化话题,引发了中国篮球圈的广泛讨论。

有人认为,归化一名技术全面的外援,能在短期内提升中国男篮的实力;也有人质疑,我们究竟是缺一个“能砍分的大外援”,还是缺一套培养本土球员的“造血系统”?

事实是,归化不是万能药。 国际篮联的归化政策要求严格,居住年限、国籍变更等都是一道道关卡。

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,中国篮球的根本问题在于青训体系的不完善。

CBA各队得分榜前列清一色是外援,本土球员的培养却相对滞后。

与其寄希望于归化,不如将更多精力放在青训上,去打造出属于中国自己的“吉伦沃特”。

你怎么看?

吉伦沃特的实力毋庸置疑,他对中国篮球的热爱也令人感动。

但36岁的他,真的能成为中国男篮的救世主吗?

归化球员是否是中国篮球的未来?

这些问题,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。

标签[db:关键词]  

首页

足球

蓝球

录像

新闻